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590篇
地质学   953篇
海洋学   40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结合工程勘察实践及现场载荷试验成果,提出将珊瑚砂分为海洋类珊瑚砂和濒海类珊瑚砂两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珊瑚砂进行了规范定名,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各类珊瑚砂的岩土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阐明了各类珊瑚砂的岩土力学特性,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珊瑚砂的岩土力学特性及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2.
采用平面二维河流数学模型,系统研究概化河道的河型转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成功模拟得到了初始比降、流量、入口含沙量增大和河岸抗冲性减弱时,河流从弯道向分汊、游荡河型转化的过程。根据模拟得到的河道平面形态、横断面形态、河床纵剖面,沿程水面线及沿程输沙率的变化,分析了河床初始比降、入口含沙量、流量和河岸抗冲性等各种因素对河型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得到的河型转化过程,与经典的河型成因及河型转化理论给出的趋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53.
王士民  朱合华  蔡永昌 《岩土力学》2010,31(8):2383-2388
依据第Ⅰ部分所提出的非连续子母块体理论模型,应用Visual C++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的面向对象的非连续子母块体计算分析模块。通过斜面滑块、两块体相互作用、悬臂梁端部受力等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非连续子母块体理论模型及所开发的计算分析模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将开发的计算分析模块应用于石拱桥受极限荷载发生破坏失稳的工程实例中,通过与其他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证明了非连续子母块体理论模型在处理材料破坏问题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54.
矩形基础受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中任一点的附加应力虽然可以通过角点法和应力叠加原理求得,但是除了矩形角点下各点计算较容易外,其余的点计算均较繁琐;矩形基础受垂直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矩形基底面积垂直投影范围内地基土中各点的附加应力虽然可以通过角点法和应力叠加原理求得,但是除基底荷载分布为零的边的角点下各点计算较容易外,其余的点计算都很繁琐,而矩形基底面积外的点则无法计算。本文通过推导得出两个公式,借助电脑,能很容易地计算矩形基础受垂直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系数,并通过计算对比,验证了公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55.
The partitioning of the total sediment load of a river into suspended load and bedload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fluvial geomorphology, sedimentation engineering and sedimentology. Bedload transport rates are notoriously hard to measure and, at many sites, only suspended load data are available. Often the bedload fraction is estimated with ‘rule of thumb’ methods such as Maddock’s Table, which are inadequately field‐tested. Here, the partitioning of sediment load for the Pitzbach is discussed, an Austrian mountain stream for which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data on both bedload and suspended load are available. The available data show large scatter on all scales. The fraction of the total load transported in suspension may vary between zero and one at the Pitzbach, while its average decreases with rising discharge (i.e. bedload transport is more important during floods). Existing data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artitioning is reviewed and an empirical equation to estimate bedload transport rates from measured suspended load transport rates is suggested. The partitioning averaged over a flood can vary strongly from event to event. Similar variations may occur in the year‐to‐year averages. Using published simultaneous short‐term field measurements of bedload and suspended load transport rates, Maddock’s Table is reviewed and updated. Long‐term average partitioning could be a function of the catchment geology, the fraction of the catchment covered by glaciers and the extent of forest, but the available data are insufficient to draw final conclusions. At a given drainage area, scatter is large, but the data show a minimal frac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ed in suspended load, which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rainage area and with decreasing rock strength for gravel‐bed rivers, whereby in large catchments the bedload fraction is insignificant at ca 1%. For sand‐bed rivers, the bedload fraction may be substantial (30% to 50%) even for large catchments. However, available data are scarce and of varying quality. Long‐term partitioning varies widely among catchments and the available data are currently not sufficient to discriminate control parameters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956.
慕士塔格冰芯记录的细菌菌群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一支长22. 4m的慕士塔格冰芯上部12. 5m的分析结果表明, 细菌菌群分布与尘埃含量具有密切的 对应关系, 初步揭示了大气环流的生物输送作用和微生物对局地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 冰芯中可培养 的细菌数量与细菌菌群生物量分布趋势一致,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均表现出剧增或剧减的变化形式, 呈现出不均 一的“层状分布”特征。冰芯中发现的优势细菌类群随深度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层状分布”特征。与不溶矿物 微粒数量浓度的比较研究表明, 细菌生物量的波动与微粒数量浓度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该项研究揭示了气候环 境变化对冰芯细菌菌群数量及其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57.
本文基于大洋第48航次在西太平洋马尔库斯 威克海山多金属结核区采集的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开展底栖细菌群落结构调查,共获得253012条序列,分属于41个门、85个纲、189个目、261个科和322个属。其中,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分为γ 、α 和δ 三个亚群,分别占总序列条数的24.76%、20.21%和6.48%。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类群的序列数和属种较丰富。对序列条数大于1%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分析,共获得优势菌群23个目,包含6个优势科,10个优势属,其中,铁锰功能细菌占10.20%,主要来自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6.90%)、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80%)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1.00%)等,另外还存在参与氮和硫元素循环的种属。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显示结核区细菌主要涉及信号转导、蛋白转运、原核生物固碳、群体感应、能量转换、氨基酸和嘧啶代谢等功能。BC1826站位与其他站位相比,细菌多样性较低。结合沉积柱粒度分析结果,推测BC1826站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与沉积扰动有关,两者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与已有研究成果汇总对比发现,西太平洋结核区与东太平洋结核区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58.
樟木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是中国与尼泊尔的重要通商口岸,也是中尼公路的咽喉.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和丰富的降水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充分条件,区域内滑坡地质灾害发育.大量房屋建筑修建于樟木滑坡堆积体之上,滑坡灾害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口岸经济的发展.目前,大量有关樟木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的评价只考虑了暴雨条件和通...  相似文献   
959.
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经常考虑的地下水对边坡地层重度、强度等方面的影响属于内的方面;地下水还可能对边坡岩土体产生如浮托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渗透力等附加力属于外的方面。通过对一弱膨胀性土边坡失稳各阶段、各影响因素下的分析,阐述了地下水在弱膨胀性土边坡稳定分析中内、外方面的不利影响。并得出结论:在边坡稳定分析时,仅考虑地下水对地层重度、抗剪强度等指标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偏于不安全;尤其是边坡地层为弱膨胀性土时,浸水后强度大幅下降,应采用浸水试验指标进行边坡稳定性复核;其次还应考虑地下水渗流排泄对边坡产生的附加荷载。  相似文献   
960.
养殖场底泥中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海养殖场底泥细菌的研究 ,发现养殖池底泥中芽孢菌为优势菌群。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 16SrDNA序列测定 ,对芽孢杆菌属细菌做进一步分类的结果表明 ,该属细菌在底泥中的主要种群为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baekryungensis等。同时 ,还分析了这些芽孢杆菌属细菌在底泥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认为这类细菌应属于陆生微生物 ,在养殖环境中代谢有机化合物产生氨、亚硝酸盐和H2 S ,对养殖环境产生不利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